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生活的樣貌 4.30


昨日偷懶沒寫日記,實際上是太累了一回家就攤了,
早上七點起來,開了車到恆春去參加屏南社大的活動,
是跟著顏士傑老師一起尋訪泰勒之路。

泰勒先生是1887年從鵝鑾鼻燈塔出發的探險家,
一路走到台東去,沿途有潘文杰大頭目的陪伴,
所以才得以安全的走完全程。

這幾天都在為了即將截稿的文章而傷腦筋,
過著一種大腦需要剖開在重組的日子。



無法思考或不能書寫的時候,通常會出去走走,
看看小孩,看看老人,找人聊天,
看看這個社區的樣貌,
然後去海邊走走,看看海,聽聽海浪的聲音,
還有看看會不會撿到龍涎香,讓我發財。

要進入五月了,很可怕。
2014.4.30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請跟世界連結緊緊相連 4.27


昨日上午到了東源趣聽不同導覽員的講解,當我意識到,
一群一群的遊客近來,又一群群的遊客出去,
到底,有多少人會關心這塊他們曾經走過的地方?





在旭海待上的時間已經超過一個月,
其實寫這本書,不用那麼久,如果認真跑,
大概只需要三週的時間,但是我不想要做那種,
來採訪個三天就回去的事情,

跟旅行一樣,從希臘到中國大陸在到印度當志工,
基本上就是一種旅行態度的改變,當然,
工作也是,我預計用兩個月的時間完成這件事情,
雖然,很多時間我都在跟這邊的人聊天打屁,
一點都不認真的在工作,

但是當我突然意識到,我連旭海街上的那隻狗的名字我都知道的時候,
我才知道我自己到底做了什麼事情。

相較於許多只是希望自己完成環島、路過或是那些根本不停留的重機、名車隊伍,
而我選擇在這個地方生活,用更多的時間與這個地方產生連結,
然後,在這樣的時間裡面,看著部落的人接待著一車又一車的遊客,
到底,他們帶來經濟之外,又帶來什麼?


之前因為有大陸學生來台灣拍社會企業的紀錄片因而認識她,
然後因為FB上面的生活分享,讓我開始關心對岸的生活狀態。

如果大家還記得之前的文章「那些蝴蝶的名字,跟我有什麼關係?」
生態保育,大概會從當你記住了一隻蝴蝶的名字開始,
而關懷一塊土地,也大概從你認識了當地人,成為朋友之後開始。

然後拜網路以及社群網站發達之賜,我能在離開雲林之後,
仍舊關心著那邊朋友的生活,而那種關心然後能夠感同身受的深度,
就是那些無所事事的日子所累積起來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跟這些部落的導覽員成為朋友,
或是加入他們的fb,了解他們的生活,唯有這樣,
你才能夠深度而且感同身受的跟這個世界有緊密的連結。

因為當你知道某個地方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
你會想起那邊有你的朋友。

而不是只是地圖上的一個名字。


安朔後山,一年四季樹梢上都有螢火蟲。
2014.4.27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所有生活的瑣碎 4.25


今日有媒體來採訪,開拍的時間比預定沿了一個小時,
而且聽解說也沒認真再聽,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沒什麼好說的,不過能讓我見到浪花蟹與烏烏木DIY已經是萬幸。


四月即將結束,而動物們也開始蠢蠢欲動,
房東阿姨叮嚀我最近要小心一點,毒蛇很多,
老理事長家後面常常看到毒蛇,而且還跑進別人家的衣櫃裡。

昨天麻煩了芳姊寄信,這裡的寄信很有趣,
因為沒有郵筒只有郵差會來送信,
所以就把錢跟信交給郵差,明天他會在把收據跟錢給你,
這就是旭海的生活。



坐在佳慶商店與來訪的教授認識,在小學堂陪小朋友寫功課或玩耍,
騎腳踏車去海邊看風景,開車去港仔或是九棚散心,
等候每天晚上會來的菜車,去早餐店吃早餐,去溫泉或是集會所,
跟街上的vuvu們打招呼。

那些所有生活的瑣碎開始建構起一個旭海的生活。

2014.4.25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在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遇見特殊的你 4.23



今天大概是最焦躁的一天,
面對著未完成的工作與即將來臨的Deadline,
我只能用一張空白的紙,列出所有工作以及還需要做的事情,
心裡才平靜一點。

要了解一塊土地,只靠著採訪,是足夠的嗎?
訪問那個被安排好的人,說出大部分相同的故事,
這樣是正確的嗎?

對我來說,我真的沒辦法做到,
時間不夠久,認識的不夠我都覺得很薄弱,
連自己的自信都不夠。



在每一個普通的時候遇見特殊的你,
早晨、日出、烈日、正午、傍晚、黃昏、天暗,
每一個這麼普通的時刻,都能夠看見完全不同的你,
這樣的你,才是完整的。


2014.4.23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九棚的資產 4.22


沒事的時候,我總是喜歡去九棚走走,
我覺得這個村莊真的是最美麗又幽靜的地方了,
雖然之前好像寫過了,不過還是想在寫依次,

從200縣道轉入九棚村之後,就是一路的下坡與平緩的起伏,
兩旁可以看到許多廢棄的魚塭,聽說在民國八十年以前這裡還有養許多蝦子,
但是廢棄多年之後,現在反而變成一塊塊低窪的綠草皮,
有時候能看見放養的牛隻,剩餘的地方則是綠油油一片,

根本就是天堂!


九棚的海邊更是精采,除了下圖這個能夠同時看到沙岸跟沿岸的海灣之外,
這裡的生態特別的豐富,而且還有許多天然的水池,不只紓緩而且還能不時有海水打進來,
可以說是最天然的泡澡池,或許下次可以在這邊試試看泡水。


這裡的生態因為很少人來的關係,螃蟹、寄居蟹(陸地上的與海裡的)、魚類、珊瑚等等都十分豐富,若再往九棚裡面走,會抵達公路的終點,有一個南仁漁港,在往裡面走就會看到土地公廟與一棵大樹,那邊的岩石生態更是奇特,混雜了珊瑚礁與砂岩(?),而且這邊的潮間帶生態十分健全,能夠看到紫紅色的菌類附著在岩石上(以前養海水缸都是要看有沒有把這些菌養出來)

九棚真的太美了,如果要在整個古道上選出十景,
九棚肯定入選!

2014.4.22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部落教會我的事情 4.21


離開了十天,彷彿在旭海的記憶在得用力伸手才構得到的地方,
那些不是旭海的他方,總是有著豐富的物資,
當我望著餐廳裡琳琅滿目的菜單的時候,
對比上我租屋處總是很簡單的冰箱,

我覺得好像有什麼東西不見了,
那種珍惜事物的心情不見了。

在偏鄉因為物資取得不易,
所以什麼事情都很珍貴,
一個人的來訪,從大海捕捉上來的海鮮,
或是下雨之後才會出現的情人的眼淚。

那一種面對大自然所賜給人類禮物的心情,
只有「珍惜」二字可以形容。

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經濟繁榮了,
物產豐富了,想吃的東西,想買的東西,
都取得太容易了,因為容易所以不懂得珍惜。

或許,部落能教我的事情,就是珍惜這些事物。


從旭海離開之後,一路到了蚵仔寮,在嘉義拍媽祖回娘家,然後只在彰化睡個午覺,
就到了台北連續拍了三天的論壇,才休息沒幾天,又離開了台北。

昨天,我從花蓮的瑞穗一路往南開,拜訪了伯朗大道與三仙台,
之後就動身回到旭海,從台東到旭海的路,真的整整開了兩個小時,
而且我的開車速度已經算是非常快的,即使是山路我也照飆不誤,

這趟路,我在猜想那樣的心情,
旭海的人要到台東,得走過什麼路,得花上多少時間。

這條路,他們可能走了上百次,而被檔下來的台26線開發,
帶來的是什麼樣的影響,只有親自走過,才能明白。



昨天一回到旭海,鄰居的阿姨說:
「你回來啦! 我住這邊都沒人好可怕阿,你廚房的燈亮著,對我來說安心了許多。」

以後我會記得幫你留盞燈。


2014.4.21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將陳達寫入生命 4.10

今日暫時離開了旭海,準備前往回嘉義一趟,
原本回家的路不用那麼遠,應該從壽卡直接切楓港,
但是因為之前在恆春圖書館借了書,不得不還,
因此還是走了200縣道回去。

到了恆春,突然想起陳達,
想要去找那條阿龍帶我走過的路,
於是查了資料,出生於屏東恆春鎮大光里砂尾路,
在對照我所走過的路,原來,那天我走的真的是砂尾路。
(當然這不是砂尾路,我是找一條比較類似的...)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直覺如此的準確,
那條陳達出生的路,在張照堂的紀錄片中看過,
而一到現場,我就想起來,我曾經看過這條路。

突然之間,所有的記憶都連結在一起了,
我這才明白,平日的閱讀不是無用,
而是在等待你將他串起脈絡、寫入生命的時候。

如果沒有創作(任何形式的書寫),那些散落一地的璀璨珍珠,
永遠沒有辦法串起成一條高貴的珍珠項鍊。


拜訪陳達故居,只有一個破舊而低矮的平房,
房子也沒有修繕,狀況非常的糟糕,只在外面設立了一些說明看板,
而且還花了一百多萬,真的很浪費。

不過,我想說的是,如何將周遭的許多元素都寫進生命,
即使聽了再多演講、導覽、分享,為什麼那些美好的事物、知識、經驗,
都沒辦法進入自己的生命呢?

是不夠深刻吧?
是不夠深刻吧!

隨著工作因為必須深入研究,
因此很多東西開始刻印進我的腦子裡,
恆春/滿州民謠、排灣族、阿美族、斯卡羅族、大龜文王國,
因為每天跟這些人相處,因此開始變得深刻,
所以書本上的知識畢竟只是書本上,
最終還是得走到對象面前,
好好的感受,才夠深刻。


晚間來到高雄蚵仔寮借宿,
等待的空檔再次去海邊看海,
也再次確定了我的觀察。

這裡的海,有著金屬的質感,黏膩。



這裡有大量的消波塊,非常的可怕,
拍了一些照片,想起同儕正在拍攝的台灣海岸線系列,
但我在想,如果不能了解這些海岸線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的原因,
然後再去拍攝,會變得流於形式,最終都要回歸到影像的內裡的討論與研究,

也或許,拍完了整個台灣的海岸線,
卻比不上徒步行走海岸線來的感人與誠懇。

2014.4.10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當我知道你們的名字以後 4.9


當我知道你們的名字以後,
接下來,該做什麼?


今日跟著本出版社另一本書的作者一起走過旭海草原,
由佳慶來導覽解說,草原上能說的不多,還是以植物、動物居多,
植物的部份大約聽過一兩次,約略有點熟悉,
所以我才在想,當我對山上的每一棵植物、動物,
都知道名字與故事之後,我該做什麼?

知道你們的名字,就跟小學認識單字一樣,
一個一個的從外面塞進腦袋裡,然後等到哪一天,
或許能夠拿出來放進我的文字裡,把跟你們相遇的故事,寫下來。

  大冠鷲(亞成鳥)
 ??
 ??
 大冠鷲(旭海溫泉區對面樹梢,底下就是馬路)


今天是第30天,生活狀態有點進入懶散,
或許我不適合在一個地方待太久?
在進入大約第二週的時候,心情上就稍微有點轉變,
或許這就是我的適應期。

還好有同出版社的另一位作者也來旭海採訪,
我才能跟著一起走訪一些地方,順便把採訪都補齊,
算是搭了順風車,也讓我不要那麼偷懶。

記得去年開始學習攝影的時候,
中間也有一度完全拍不下去,
現在想起來,或許也是太過靠近攝影了吧!

太過靠近,以至於看不見自己,
完完全全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課程結束後將近三個月,因為工作的關係,
也遠離的台北的攝影藝術圈,
而變成一個在外地工作的浪者。

或許那一天我就能夠找到自己的脈絡,
努力的往前走去。


明日即將暫離旭海,要回一趟中部與北部工作,
然後再從花東回旭海。


向您告個假,阿塱壹。

2014.4.9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海洋垃圾 4.8

今日阿塱壹解說員來保留區裡面淨灘,
除了他們還有牡丹國小的小朋友們,
從早上十點多撿了一個多小時,回到集會所來整理分類。


導覽員們根本超專業,分門別類的把垃圾都分開了,
牙刷、打火機、瓶蓋、漁具、保麗龍、寶特瓶、鋁箔包......

都一個一個給他分類分好,以做統計,一趟清掃下來,
真的很可觀,無止盡的海洋垃圾清也清不完。





最後大家可以看一下統計數字,
寶特瓶664個、玻璃罐87個、鞋子632個、吸管191個、浮球38個、打火機140個、針筒16個,真的無奇不有,好可怕阿!


想起那個在大海上漂流的垃圾島,被吳明益老師寫成小說:複眼人
也想起某個拍攝死鳥的攝影師,揭露出了肚子裡全部都是瓶蓋的悲傷。
這同樣是全世界的問題,大量的垃圾在大海裡漂流,
然而沒有人能夠處理(也不願意去處理)。

如同氣候變遷一樣,現在才4月,菲律賓就必須面對颱風的來襲,
真的是欲哭無淚,而在世界各地出現的極端氣候也反應著人類太過放縱的結果,
有一天,大自然都會討回來的。


2014.4.8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為孩子們剪髮 4.7


資源的落差,常常是偏鄉最大的問題,
村莊裡能夠維持的產業,一開始是雜貨店(解決民生問題),
然後是早餐店(應付那些學生或是無法/懶得開火的居民)、午餐店
然後是晚上能提供食物的店家。

再來才是二階段服務產業,例如理髮店、文具店、書局
但是因為通常沒有足夠的市場能夠撐起這樣的商家,
因此都仰賴貨運將物資送進部落,或者只能開車出去,
或者就是讓外面的人進來這邊直接提供服務
(例如每天都會來的菜車)。
(這種因為人群多寡與相對性的產業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研究?)


今天是肯邦國際的高雄區與屏東區的設計師們來旭海與東源替小朋友與老人剪頭髮,
一大早他們就風塵僕僕的開車來到這邊,開始他們的公益奉獻,
然後跟他們聊聊天,當然,簡短的接觸並不能聊到什麼,
該企業願意動員員工能量來部落服務已經令人感激。


  (肯邦國際與旭海小學堂的小孩與vuvu們合照!)
   (東源)


中午在他們用完餐之後,由小朋友帶領著他們一起到水上草原體驗,
當然小朋友都很開心,不過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當地的小朋友能夠自己圍上一圈,
跟著大人們一起起舞。






對小朋友來說,常時有許多不同人的來訪,對他們來說是莫大的新鮮感,
但是他們總對於第一次見到的人毫無防備的黏上去,
彷彿每一次的再會都要生離死別一般。


孩子們到底缺的是什麼呢?

2014.4.7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歷史的傳承使命 4.6

港仔真的是個美麗的地方,或者應該說,每一個小村莊都很美,
尤其是當你遇見了那些在村莊裡面無私奉獻或者有使命的人,
你會特別的感動。


早晨的港仔特別美

前夜吉普車劃過了沙丘,
在地表上刻下了抓痕,
一道一道的不停加深,
經過一夜的歇息,
海風如同救命膏,
將傷口稍稍撫平。

(遠看的時候以為完全撫平了,看照片才知道其實沒有。)


今日因為出版社的來訪,早上就請錦桂姊帶著我們一起做植物染的活動,
可以拿來染布的東西很多,例如:洋蔥皮、福木......等等,
今天使用的是墨水樹,錦桂姊說這個木頭很難找,所以熬了一大鍋之後,
還留了許多起來備用。

熬煮的過程中能夠先將預備染的布料做加工,
將不想要染上的部分用橡皮筋或者冰棒棍給壓起來,
在染的時候需浸泡約半小時,之後放入冷水之後就可以拆除見到成品。

昨日遇見的外國夫妻(?)今日也一起來參與,雖然女士昨天似乎是傷到了屁股/脊椎,
但是今天還是忍痛著跟我們一起完成作品,她們真的很喜歡手染布。


今天終於聽到完整的滿州民謠,而且還跟基忠學了一小段的月琴,
月琴在彈奏上比較簡單,琴格也十分好按,不像是吉他的琴橋(?)比較矮,
也不像大提琴會按到手抽筋,因為使用簡單的尼龍弦,因此撥起來也輕鬆許多,
當然,還是得經過許多練習。

所有的民謠都根基於生活,而最常聽見的思想起曲調,則能夠套入許多生活化的用語,
而其他的平譜調、五港小調(五個句子)、楓港老調(男女情愛相關)、楓港小調(快樂的歌)、滿州小調,則是自月琴的基礎上有不同的變化。
(等我做完功課在分享)







雖然在這邊的生活很快樂,
不過該工作還是要工作,
就在今天將第一篇試稿文給交了出去(灑花)!

2014.4.6

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偶然相遇 4.5

早上遇見出版社的另一本書的作者,因為書寫的範圍有1/2重疊,
因此就打算跟著她的腳步一起採訪港仔,當然,除了不要給當地人太多麻煩,
身為書寫新手的我,也打算從旁偷學一些東西。

下午與基忠一起走訪了港仔溪的上游,看見維持的十分完美的林相,
或許不該說維持,而是因為沒有人類的打擾因而能夠平安的生息,
這裡還有古人所留下來的輸水工程,大部分都坍方了,但是下圖的這部份卻維持的很好。



然後在一起到港仔沙漠去,除了一般遊客在那邊快速的飆來飆去之外,
當地的小朋友則是爬上一旁的山丘,應該有五六層樓高吧!?(下次去測測海拔)

這是一個比飆沙更好親近這塊土地的方式,
手腳並用的攀爬上最高點之後,就能看見最美麗的海岸與港仔市區,
而且還有吃到飽的海沙。



有一群小孩在這邊很淺的沙灘上,奔跑著,這是他們的操場,
不是那個鋪著PU跑道卻常常會起水泡的那個操場,
也不是那個跌倒可能會擦破皮的操場,
而是柔軟綿密又帶著些許清涼的紓緩沙灘。

激起的浪花,振翅的白鷺,
這就是港仔最美麗的畫面。


午後,拜訪了在這邊扎根的阿彬,
低矮的平房是港仔小孩子最溫暖的懷抱,
台灣的角落總是有這樣的人,張開他們的雙翼,
呵護照顧那些需要溫暖與關懷的孩子們。

在雜貨店跟在台南教書的兩位外國人聊天,
一位是美國人、一位是墨西哥人,先生長得很像原住民,
他們說他的侄子長得跟這邊的小孩很像,所以他很喜歡這邊,
他手上有一塊美國國旗的布,周遭環繞著51個州的州花,
然後將不同顏色的棉線,細心的將他們上色。

來自美國的婦人,她對許多手染的布料有興趣,
跟我交換了許多心得,也同時交換了台灣教育的問題,
很久沒說英語了,很多單字都浮不上腦海,常常卡住,
不過感覺很舒服,大概是她也習慣了台灣人的英文,
因此知道不能說太難的英文吧 哈!



晚間我們在沙灘上生火,烤雞蛋(跟控窯差不多意思,只不過是用海沙來替代)。



孩子們一直想聽鬼故事,卻沒讓阿彬說上幾個,
阿彬報著月琴,在海邊談唱著「港仔的歌」。

一群人圍著營火席地而坐,兩三人一組各自開啟話題,
來自寫過幾本書的作家、台北的造型師、來自香港的僑生、來自中國的IT工程師和我
在沙灘上作簡短的對話與故事交換。

沒有負擔,互相道過晚安再見後分手。

2014.4.5





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

站在自己世界的這團火和這棵樹前面,直到看出他們和其他的火與樹有什麼不同為止。 4.4


「站在自己世界的這團火和這棵樹前面,直到看出他們和其他的火與樹有什麼不同為止。」
莫泊桑 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


上面這張圖,取自於吳明益老師在Ted上面演講的投影片。
文學就是這樣,告訴別人,這棵樹跟其他顆樹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有可能是因為你偏愛,而覺得他與眾不同,
或者是因為你第一眼看見的,就是他,所以覺得他與眾不同。

但是,究竟哪裡不同,得寫出來才算數。


今天從石門走山路經過高士到九棚的路上,
遇見了台灣藍鵲(查了一下資料應該沒錯),這也是我第一次拍到她的身影,
開車經過時看見她長尾巴的影子,哇!太美了,而且還是一對,
但是一下子就不見身影,我將車子停在前方不遠處,熄火等待,
然後在往回走到原本看見的地方,就驚動她而飛走,
可惜鏡頭不夠長,200mm不太夠,還好有高畫素能再裁切,
最後只能跟大家分享此圖。



我沒有那種想要把看到的動物拍的很清楚很生動,
我只想要記住和他們每一次的相遇,即使那只是短短的幾秒鐘。

那個邂逅,就足夠了。


然後,我想說的是:
如果你沒有看過這座山的早晨、黃昏、夜晚,烈日、陰天、下大雨,
這座山的每一種面貌,你如何能夠描寫這座山。

如果沒有長時間待在一個地方不停的觀察與感受,如何能夠書寫出這塊土地的不同?

在採訪之前,我都會自己去走過一兩次,然後在去拜訪當地人,
因為我想要保有進入場域的第一個接觸,那是最重要也是最迷人的,
第一次的相遇,因為陌生而能夠放大所有的細微處,
第二次以後,那種新鮮感會漸漸消失殆盡。

如何能夠保有那樣觀察與感受的敏銳度,也是十分重要。


晚上在九棚沙灘拍照,約莫六點半前後是最適合的時間,
七點開始就會起霧,不知道為什麼,水氣會開始往岸上飄,
就會拍起來很模糊。

但是今天的這個海,我很滿意。


2014.4.4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他們在海裡翻騰 4.3



看著交稿日期漸漸的逼近,開始有點壓力,
不得不安排許多行程,確保能夠完成這份工作,
不過下午實在太悶,原本打算去九棚看看,
但是就先在一個常常有車子停下來的海岸,
下去看看有什麼東西。(過大流橋後)

這個海岸擁有很寬的潮間帶,有很多海菜(能煮湯嗎?),
還有很多當地人俗稱的安全帽,更有許多寄居蟹、海參、海膽,
更有許多軟體珊瑚,不過也看到水族箱常見的一種水草:日本簀藻(好像是)
只是生長情形非常的糟糕,幾乎都是處於生命垂危的狀況。

豐富的生態以及天然的海水,讓我想起大學時期很喜歡養魚,
淡水、汽水、海水都玩過了,那時候經濟拮据,魚缸都小小一個,
還想要玩海水缸,結果都養不活,也只能買最便宜的清潔蝦、綿羊蝦跟小丑魚,
不過都很快就死掉了,大概是環境不夠健全,那時候連海水都需要買海水素來泡,
真的很不環保,現在住在離大海很近的地方,有取之不盡的海水,
還有永遠都看不完的生物,有趣太多了。


這裡有一大堆的寄居蟹,大小之都有,大隻應該有五公分,
剛看到還嚇到,我差點以為是龍蝦XD
當地人常常撿安全帽回去煮湯,不過要注意,有時候會是小之的寄居蟹,
所以要看他裡面是肉還是硬殼的腳。


走上來的時候,有兩位大哥在岸邊等,先跟我攀談,
原來他們就是要來抓龍蝦的,上次走阿塱壹古道夜觀的時候,
就有看見海裡有四五個人在抓龍蝦,今天終於被我碰到了,
當然不放過就一直等他們下海去。

原來從港仔一直到旭海這一段海岸線,大概分成六七段海岸,
每一段都會有居民來抓,但是他們通常五六點就先來佔位置,
這是他們的默契,如果看到有人在等,他們就會換個位置,
然後天黑才下海去抓龍蝦(夜行性的)。


他們必須穿著潛水衣、蛙鞋、蛙鏡與氣管、魚標槍(自製的簡單版),
以及用來裝漁獲的網子,通常用救生圈+魚網製作。


他們通常在岸邊距離幾十公尺的地方作業,兩人或多人一組,
除了互相照應之外,也會有一個人搜尋淺水區,另一人搜尋深水區。



兩個人前後來回不停的搜尋,大約一個多小時終於上岸,
一位大哥捕獲三隻大章魚與幾隻小龍蝦,不過只有一隻比較大。
他說這邊海裡的龍蝦分三種,波紋龍蝦,俗名「沙蝦」、
密毛龍蝦,俗名「大頭龍蝦」、長足龍蝦,俗名「朱仔蝦、紅點」
其中以朱仔蝦跟沙蝦較美味,大頭龍蝦就是頭很大沒什麼肉。
(下面這隻應該是大頭龍蝦)



肚子餓了,大哥,可以分隻龍蝦嗎?


20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