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暫時離開了旭海,準備前往回嘉義一趟,
原本回家的路不用那麼遠,應該從壽卡直接切楓港,
但是因為之前在恆春圖書館借了書,不得不還,
因此還是走了200縣道回去。
到了恆春,突然想起陳達,
想要去找那條阿龍帶我走過的路,
於是查了資料,出生於屏東恆春鎮大光里砂尾路,
在對照我所走過的路,原來,那天我走的真的是砂尾路。
(當然這不是砂尾路,我是找一條比較類似的...)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直覺如此的準確,
那條陳達出生的路,在張照堂的紀錄片中看過,
而一到現場,我就想起來,我曾經看過這條路。
突然之間,所有的記憶都連結在一起了,
我這才明白,平日的閱讀不是無用,
而是在等待你將他串起脈絡、寫入生命的時候。
如果沒有創作(任何形式的書寫),那些散落一地的璀璨珍珠,
永遠沒有辦法串起成一條高貴的珍珠項鍊。
拜訪陳達故居,只有一個破舊而低矮的平房,
房子也沒有修繕,狀況非常的糟糕,只在外面設立了一些說明看板,
而且還花了一百多萬,真的很浪費。
不過,我想說的是,如何將周遭的許多元素都寫進生命,
即使聽了再多演講、導覽、分享,為什麼那些美好的事物、知識、經驗,
都沒辦法進入自己的生命呢?
是不夠深刻吧?
是不夠深刻吧!
隨著工作因為必須深入研究,
因此很多東西開始刻印進我的腦子裡,
恆春/滿州民謠、排灣族、阿美族、斯卡羅族、大龜文王國,
因為每天跟這些人相處,因此開始變得深刻,
所以書本上的知識畢竟只是書本上,
最終還是得走到對象面前,
好好的感受,才夠深刻。
晚間來到高雄蚵仔寮借宿,
等待的空檔再次去海邊看海,
也再次確定了我的觀察。
這裡的海,有著金屬的質感,黏膩。
這裡有大量的消波塊,非常的可怕,
拍了一些照片,想起同儕正在拍攝的台灣海岸線系列,
但我在想,如果不能了解這些海岸線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的原因,
然後再去拍攝,會變得流於形式,最終都要回歸到影像的內裡的討論與研究,
也或許,拍完了整個台灣的海岸線,
卻比不上徒步行走海岸線來的感人與誠懇。
2014.4.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